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作者:广州车展组委会

表情解读:


观众:被帕杰罗失控撞死

厂家:24万元布展费丢失

市长:车展像大排档

客商:遭40多人棒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作者:一汽大众迈腾

表情解读:

消费者:年平均保养费用4000元

一汽大众:下调换汽滤费用 称赔本

业内人士:拆新车卖零件利润100%

4S店:降价损失零部件补

场景回放:荣威车展样车被盗、三菱酷车嘉年华 帕杰罗失控装死观众、东风日产公关公司疏忽 24万元公关费丢失、车展客商遭40多人棒殴一人生命垂危和20款人气车意外缺席,成为广州车展五大黑镜头。[详细]

场景回放:迈腾更换机油机滤的含工时费的价格为700,更换机油三滤以及空调滤芯器的价格在3000元左右,假设每年行驶2万公里,1.5万公里更换一次汽滤,基本上每年都需要更换一次汽滤,年平均保养费用大概在4000元左右[详细]
评语:有撞死人的,有丢车丢钱的,日产的公关费被偷,再加上所有中国车展都具备的噪音,广州车展的混乱程度可见一斑,称它是史上最差车展也是一点不过。作为国内第三大从车展,2007年广州车展显然足够失败。

评语:车价降了,更多的消费者买车了。但零部件价格涨了,买车便宜的钱,厂家通过零部件赚了回来。这也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买的没有卖的精。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作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表情解读:

C-NACP:购买测试数据费用达38万

消费者:标准比欧洲低很多 好成绩并不代表质量高

媒体:为测试车得好成绩 自己掏腰包

厂商:测试成绩是广告代言人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作者:南汽董事长王浩良,菲亚特全球总裁塞尔吉奥·马尔奇奥尼

表情解读:

菲亚特:3款后续车型转投奇瑞

南汽:换标后继续生产?

经销商:遭遇骗局上门逼债

16万车主:配件断货找谁要公道?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场景回放: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组织的C-NCAP碰撞测试负责人,同时兼任《世界汽车》杂志主编,于是有报道称,该测试借媒体曲线敛财。[详细]

场景回放:2007年12月25日,上南合并前一天,菲亚特以1欧元的价格,与南汽签订了分手协议。自1999年成立以来,南京菲亚特累计销量仅为16万辆,分手时已资不抵债。 [详细]

评语:左手拿着本田新CR-V的5星+碰撞成绩单,右手拿着《世界汽车》杂志新CR-V的封底广告,看到这,不知道消费者会怎么想? 评语:11年来倒下的第一家的轿车合资企业。权力纷争、连续降价、3年无新品、减配减质……完整的错误链条将南菲引向灭亡;其身后事,也为退出机制缺失的车业提供了参考样本。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主角:交通部 税务部

表情解读:

结局:燃油税征收再次成“谜” 私家车反应冷淡

改革:触及多方利益坚冰 怀胎十年仍难产

卡壳:燃油税政策卡在哪儿?交通部利益受损不甘心

误读:燃油税今年择机开征 征后油价不会大涨
 
苗头:油价回调 国税局考虑重新设立燃油税

 
主角:现代起亚集团、江淮汽车  神秘“C”企业

表情解读:


起亚:损失29亿美元 难以追诉中国买家

江淮:我们不会展开内查

天马:窃密事件与天马无关

知识产权专家: 起亚追诉中国车企 举证很艰难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场景回放:2007年11月,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日前透露,财政部已提出资源税改革方案,其中把原油改革的税率定为10%,先按5%开征。但有关燃油税的时间表,一直是“只闻雷声响,不见雨点滴”。[详细]
场景回放:5月11日,韩国起亚汽车9名雇员因涉嫌非法向中国C企业出售汽车制造核心技术被起诉;12月15日,现代汽车2雇员因泄露NF索纳塔核心技术遭拘留,案情涉及江淮汽车。[详细]
评语:11年来倒下的第一家的轿车合资企业。权力纷争、连续降价、3年无新品、减配减质……完整的错误链条将南菲引向灭亡;其身后事,也为退出机制缺失的车业提供了参考样本。 评语:中国企业正使尽全力追赶行业的领跑者们,该出现在被告席上的只有的“韩奸”们。现代起亚泄密案,中国人的“红镜头”,韩国人的“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主角:中国保险监督委员会,北京律师孙勇

表情解读:

结局:财务信息不透明 交强险听证会5大遗留问题

让步:交强险费率听证会 保险行业再次让利已成定局

诟病:交强险保障过低 明目张胆变抢劫

暴利:946位车主证明交强险存在暴利 要求专项审计

挑战:律师挑战保监会 我捏住交强险“七寸”(图)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主角: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表情解读:
场景回放:2007年12月14日,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下称“交强险”)费率调整听证会举行,首开保险产品价格听证的先河。
结局:汽车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 “三包”政策再次爽约

困难: “汽车三包”再度“流产” 可操作性成难题

出台:汽车三包新规《产品质量担保条例》年内

牵制:“回锅”三包难上席 “乱炖”商机戏中戏

阻力:汽车三包筹备多时 最大阻力来自厂家


评语:交强险到底是400亿暴利,还是亏损?真相昭然若揭。 保监会披上“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孙勇就是那个说真话的孩子。 [详细]

场景回放:从2004年12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宣布《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草案)》(以下简称“汽车‘三包’”)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的消息算起,这项与汽车消费紧密挂钩的所谓汽车“三包”规定,在近三年时间里就一直处于“专家研讨和修订”的阶段。[详细]

评语:交强险到底是400亿暴利,还是亏损?真相昭然若揭。 保监会披上“皇帝的新衣”招摇过市,百姓心里明镜似的。孙勇就是那个说真话的孩子。

评语:貌似一场 “独角木偶戏”,国家质检总局想在汽车“三包”与《产品质量担保条例》中求得一个平衡,却仍然无法逃脱幕后那几条提线的牵引。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表情解读:

ADAC:像刀一样尖的零件插进了膝盖

华晨:德国媒体是恶意炒作

奇瑞:实验前曾遭勒索,测试存在五大疑点

车身工程师:车身结构和AB柱接头设计有问题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 表情解读:

经销商:500经销商集体上书声讨

三部委:委托两协会调查产销矛盾

业内专家:经销商保饭碗越来越难

反垄断法:《办法》三条款涉嫌垄断

场景回放:6月下旬,在德国ADAC俱乐部进行的安全碰撞试验中,刚刚入德的华晨尊驰仅获得1星的评价;2周之后,奇瑞旗云在俄罗斯碰撞试验中结构崩溃,仿真假人被积压解体。[详细]
场景回放:《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实施未满一年即陷入质疑漩涡,除经销商指责《办法》过度强化厂家地位之外,关于授权、限价等条款也被指涉嫌市场垄断。[详细]
评语:西方媒体对中国产品怀有强烈敌意,国内企业更不能授人以柄。当“Made in China”的国家品牌陷入重围时,受伤的绝不仅是华晨和奇瑞,更包括国内所有出口企业。 评语:对消费者而言,《办法》将非授权进口车(水货车)消灭殆尽,厂家定价权威得到巩固;2007年豪华进口车价格的坚挺甚至上扬,不能不说有主管部门的功劳。
2007车坛十大黑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