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换帅”是缘于对任斯柯达(中国)总裁不到两年的罗凯福工作的不满;而换将背后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推动范安德一直期望的斯柯达在中国的“独立运动”。只不过,斯柯达的“独立”前景却并不被业内人士所看好。[详细]
[中国成研发起始站][斯柯达中国悖论][斯柯达四年销售破50万辆]
1.您最中意斯柯达旗下什么产品 |
昊锐 |
晶锐 |
明锐 |
2.您是否看好斯柯达“独立” |
打响自身品牌,更好创收 |
独立漫长,受到产品局限 |
斯柯达中国独立之路的挑战:机构篇 |
|||
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职能 |
斯柯达(中国)职能 |
||
行政划分 混乱 |
实际状态 |
短期的经营利润和股东投资回报作为第一目标 |
立足长远的战略规划和品牌建设 |
谋变 |
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
品牌和战略方面主要负责品牌宣传和战略规划以及收集市场信息汇报给总部 |
|
谋变后的 新困难 |
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的沟通力降低,斯柯达(中国)“收权” 上海大众必然会进行阻碍 |
||
谋变后的优势 |
让斯柯达在中国成为一个更加独立的品牌,而不是上海大众的“子品牌” |
斯柯达中国独立之路的挑战:产品篇 |
||
上海大众斯柯达 |
同平台产品 |
|
现有产品的弱势 |
昊锐 |
迈腾 |
晶锐 |
POLO |
|
明锐 |
速腾 |
|
|
|
|
斯柯达中国的道路还有很长 在做斯柯达中国独立之路的相关报道时,编辑认为,斯柯达中国在国内业绩上涨是可以预见的。与大众品牌相比更为低廉的价格是它的优势,与奥迪中国相比,上海大众斯柯达在国内的销售渠道覆盖面也更加全面。而在产品方面与大众主流产品同质现象也是它最大的短板,研发推新将是斯柯达中国近几年国内寻求突破的捷径。对于此,就需要斯柯达中国与上海大众斯柯达更加明确的分工,但在这方面受到的阻力颇多,还需要两个部门能够良好的沟通协作。罗马不是一日能够建成,更不能一日拆毁,斯柯达中国在国内突破的道路还有很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