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授权

注册

2000万辆大关当前 上汽通用五菱加快品牌进阶

2019-01-24 20:08:14 和讯名家 

  随着2018年落幕,上汽通用五菱又交出了亮眼成绩单,全年销量207.7万辆(含海外),连续四年突破200万辆,累计销量为1900万辆。销量繁荣背后是市场对产品认可的证明,但对于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在销量实现持续领先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更进一步提升品牌。

  目前各大自主品牌都选择品牌向上之后,竞争更加白热化,上汽通用五菱的品牌升级转型之路似乎并不好走。在技术实力、新品研发、口碑积淀的共同推动下,五菱和宝骏品牌正通过产品智能化、品牌年轻化的升级,不断拓展新的细分市场和新的消费人群。

  居安思危 敏锐预判

  在那个微车市场最高年销量可达200万辆左右的繁荣时代,可以说上汽通用五菱以敏锐的判断力完全把握住了时代给的机遇,自主研发的五菱之光、五菱荣光、五菱宏光奠定了上汽通用五菱发展的根基。其中,五菱之光曾被福布斯杂志誉为地球上最重要的一款车。在销量快速攀升几年后,上汽通用五菱做到了微车市场份额领先,与此同时增长瓶颈的挑战也悄然而至。

  为了突破发展的天花板,上汽通用五菱在2010年发布了乘用车品牌宝骏,开启了商转乘的转型。事实证明,上汽通用五菱对市场及产品的洞察力是准确的,凭借着对中国最广大消费群体的熟悉和了解,宝骏推出的多款车型在10万级以内的市场屡获成功。细数宝骏近年推出车型,热销、黑马以及增长成了品牌的关键词。

  2015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突破了200万辆,这一体量延续了四年。根据上汽通用五菱近日公布的官方数据,2018年企业在中国市场整体汽车销量为206万辆,其中,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135.6万辆,占全年总销量的65.8%,宝骏品牌累计销售87.9万辆,五菱品牌累计销售118万辆。同时,其海外销量为1.7万辆,合计汽车销量为207.7万辆,继续领先国内单一车企销量榜。这也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第四年突破200万辆,在2018年整车车市遇冷的大背景下,该成绩实属难得。

  不过,市场一直变换,消费升级已成为必然趋势,消费者的购车需求从追求实用到追求个性、注重体验,汽车消费体验也进入到新的维度:向更高级别的细分市场转移。宝骏所在的10万以内市场竞争变得激烈,各路竞争者都欲分一杯羹,比如荣威品牌的i5车型就表示要以革命者的姿态挺入三四线,甚至一些合资车企的入门车型价格都在一再下探。

  对于一向有着敏锐市场判断的上汽通用五菱而言,居安思危已成为一种习惯。而对于宝骏品牌而言,已走上了品牌如何发展的新阶段。

  布局新四化 坚持品牌向上

  当下,品牌后续如何发展已是汽车行业需共同面对的问题,选择向上走已成了车企们的一致默契,前有长城WEY、吉利领克、荣威MARVEL X,后有奇瑞即将推出的星途。多家车企领导高层都认为2019年汽车市场仍会凸显消费升级的特点,市场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品质和品牌导向将更加明显。80后、90后已经成为购车的主力人群,品牌年轻化会是重要的趋势。

  事实上,上汽通用五菱一直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在年轻消费者崛起之际,宝骏品牌早在2017年就开启了品牌年轻化。从宝骏310车系、到宝骏510以及宝骏530,宝骏品牌在设计语言、品质提升以及品牌传递上都更能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去年10月,上汽通用五菱推出了宝骏品牌首个智能驾控电子架构搭载平台——R平台,通过全新平台向1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市场进发。今年1月18日,宝骏汽车官方发布了全新标识——钻石标,率先在宝骏RS-5上启用,作为全新R平台的首款新车,这意味着上汽通用五菱传递了产品升级、品牌升级的信号,并开启了质变升级之路。

  据了解,在2018~2020年间,上汽通用五菱计划投资约115亿元,在乘用化、“新四化”上重点布局,全力打造先进的乘用车产品以及智能网联、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产品、品牌和技术的升级。目前,上汽通用五菱在“新四化”布局方面已经有所成就,比如在智能网联方面,宝骏品牌与阿里集团旗下成熟的斑马车载智联开展深度合作,满足用户对于智能互联产品的需求;在电动化方面,通过先导产品宝骏E100、E200,上汽通用五菱创造了城市内全新的出行场景,并探索自动驾驶项目的商业化运营,致力于为用户打造更智能、便利的出行及生活体验。目前宝骏E100、E200销量已经突破3.7万辆。

  不过,总体来看,10万元以上的乘用车市场并不那么容易进入,长城、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早已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扎根”。因此宝骏品牌向上需要拿出真功夫

  而且品牌向上之路也是对于企业研发能力、营销体系以及供应商体系等方面的极大考验,每一步都需谨慎,不能盲目地一蹴而就,而应水到渠成。未来,在累计销量2000万辆大关之前,上汽通用五菱把握住机遇完成升级将成关键。

  与奋斗者为伍,与进阶者同行

  点击视频了解更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新闻排行榜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