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将其全球八大设计中心之一的日产中国设计中心迁至上海,将继续专注于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中国市场以及全球的消费者提供更具创新的产品。
据了解,早在2005年,日产汽车就在上海成立了设计工作室。此后在2011年,正式成立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并落户北京,并于2013年完成了扩建。目前,日产中国设计中心约有50名设计师,到2020年将计划增至80人。2013年,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参与并负责了Friend-Me概念车型的设计,这款车型最终以量产车型新蓝鸟呈现。而除了中国设计中心外,日产在全球的设计中心还包括位于日本的日产全球设计中心和创意工作室、位于美国圣地亚哥的日产美国设计中心,以及位于英国伦敦的日产欧洲设计中心。
那么该设计中心为何从北京迁至上海?此外,该中心在日产全球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什么?在新的消费趋势下,日产在设计方面将会有哪些举措?针对以上问题,近日,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先生进行了深度解读。
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
问:您期待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带来什么样的作品?您刚刚提到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将吸引更多的数字化人才,哪一个类型的项目更值得我们期待呢?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目前,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主要关注在电动化扩展、数字化扩展、人机交互等众多项目中,这也是中国未来的主流方向。同时,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将致力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设计出引人注目的下一代全球化产品和概念车型。
问:请您介绍将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从北京迁至上海的原因?以及日产设计中心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大约在15年前,日产汽车就在上海创建了设计研究室,这是我们开始去了解中国消费者、了解中国的艺术与设计院校、发掘年轻人才的起点,并由此思考我们需要在设计室中搭建何种设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本地化需求。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进而爆发出的巨大能量和大量令人惊叹的建筑与设计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我们被中国市场深深的吸引并决定在北京成立日产中国设计中心。这样的举措让我们获得了巨大成功并且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消费者。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日产汽车也在与中国市场同步迈入数字化时代,因此我们决定将日产中国设计中心重新迁回上海。
问:日产中国设计中心正在上海寻找优秀的人才,能与我们分享更多相关信息吗?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令我最开心、最自豪的就是日产中国设计中心团队中80%-90%的员工都愿意来到上海,几乎每个人都被这一决定所鼓舞。这不仅是公司管理层的梦想,更是所有员工的梦想。此前,日产中国设计中心的规模在30人左右,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如今,日产(上海)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秋山芳久(Yoshihisa Akiyama)先生计划到2020年将团队规模扩大到80人。得益于数字化领域的人才涌现,我们的数字化团队实现了2-3倍的发展。同时,由于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与全球其他的日产设计中心采用了相同的标准,我们可以与美国加利福尼亚、英国伦敦和日本的设计中心共用这些优秀数字化人才。最重要的是,上海拥有非常多的设计人才,这一优势很快就会显现。
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上海2040”未来出行设计体验
问:您在上海会启用很多本地化人才,对于文化多样性问题如何考虑?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上海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创新中心,其极具包容的文化多样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人才,这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上海还聚集了近100家汽车设计企业。日产中国设计中心融合了来自于院校和其他车企的本地化人才,并且同样还有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全球化人才。正如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人口多样性一样,我们在上海的设计室也展现出多样性人才的蓬勃发展,他们将参与到英菲尼迪、日产汽车全球品牌车型的设计工作当中。日产中国设计中心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设计中心。
问:能否分享一下人才交流计划?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日产中国设计中心的年轻设计师经常会被派往日本的设计中心进行交流和学习。2018年,日本设计团队有90名员工来到中国体验数字化的快速发展,并将学习心得带回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期间,我们在美国和欧洲也进行了同样的项目,并将心得体会带回日本。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更多这样的机会,为我们在日本所进行的工作与日产中国设计中心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问:中国在过去几年中的快速发展令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您如何看待中国汽车行业和设计领域的发展趋势?
阿方索·阿尔拜萨(Alfonso Albaisa):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发展。尽管许多人认为增速将放缓,但这主要是针对销售领域而不是设计领域。中国跻身于全球发展的最前沿,尤其是在智能互联和移动支付方面。这些变化将以超越其它任何市场的速度塑造中国汽车行业,身临其境地观察、感受对我们来讲至关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