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资料图)
年关将至,家住上海的张敏(化名)打算全款入手一辆插电混动新车。
“虽然现在补贴少了,但是没涨价。”张敏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微信号:nbdnews)记者,4S店销售人员正在不断“游说”他贷款购车,并承诺只有贷款才能享受更低的优惠价格。
“现在车子价格很透明,靠卖裸车没有利润,只能是其他费用都尽量收点。”上海某自主品牌4S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只要客户接受,很多环节都是可以收费的,比如,申请新能源牌照的上牌费、金融贷款手续费、保险返利等等。
实际上,消费者可以自己办理新能源牌照,价格在300元左右。不过,为了省去麻烦,部分消费者还是愿意交给4S店代办,服务费为1000-2000元不等。
据记者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后,不少厂家坚持“不涨价”,但终端销售却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以此来弥补“保价”带来的利润损失。
“保价”之战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上海多家4S店发现,如张敏所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后,销售终端并没有涨价,而是开启了“保价”之战。
根据2019年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要求,国家补贴和地方补贴大幅退坡。自6月25日起,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的车主将不能再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补贴。
在国家补贴上,续航里程在250km以下的纯电动乘用车取消补贴 ;续航里程250km到400km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退坡60%;续航里程大于等于400km的纯电动乘用车,补贴退坡50%。插电混动车型,纯电续航里程大于等于50km的,补贴由2018年的2.2万元降至1万元。
此前,市场上曾传闻,补贴大幅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将面临涨价潮。不过,目前各大品牌在终端市场不但没有涨价,反而打起了“保价”之战。
“没有涨价,补贴比6月份少了,但是厂家的指导价‘官降’了,所以到手价和退坡之前差不多。”上海市一家荣威品牌4S店销售人员对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表示,为了促成交易,销售人员还针对“以旧换新”的补贴活动,为客户赚得厂家额外补贴。
记者了解到,上海的“以旧换新”政策为上海经信委与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合作,支持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车以旧换新。自3月1日起,对沪牌(含沪C)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报废淘汰,对购买荣威、名爵和大通产品的消费者,上汽集团提供换购高环保标准的燃油车每辆1万元奖励,换购新能源车每辆1.5万元的奖励。
“我们可以帮你收一辆二手车,这样就符合换购标准了,可以拿到1.5万元补贴。”上述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在吉利新能源4S店,记者看到,纯电动轿车几何A已然成为“主打车型”,摆在了醒目位置。店内销售人员表示,该款车并没有涨价,最近厂家还推出了促销活动,至少可以优惠5000元。
此外,长安新能源也宣布,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6月25日之后,长安新能源全系车型不涨价。
车企亏本硬撑
补贴大幅下降后,厂家坚持“保价”政策也是无奈之举。当前车市整体仍处于下滑状态,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增长之后也迎来了低谷期。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9万辆和8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29.9%和34.2%。这是2019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实施后,新能源汽车连续三个月销量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下滑速度明显高于整体车市。数据显示,9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20.9万辆和227.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6.2%和5.2%。
新能源车市迎来“寒冬”,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
“不敢涨价,车市整体不好,涨价就更没有人买了。”某自主品牌4S店销售经理告诉记者,为了维持销量争夺消费者,采取“保价”政策也是无奈之举。
不过,“保价”政策也让车企和经销商背负巨大的盈利压力。“其实对经销商来说影响不太大,‘保价’资金由厂家负担。” 上述销售经理表示,有些厂家会把这部分资金算到经销商头上,这样一来,本来盈利困难的经销商,日子就更难过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车企的利润空间也在逐步被压缩,加上车企力挺“保价”,盈利更加艰难。
“几乎所有新能源汽车业务都在赔钱,根本不盈利。对企业来说,坚持‘保价’政策,只能是熬到电池名单真正开放、各种资源目录开放,以降低成本。”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都较高,虽然“电池白名单”放开了,但很多企业还是不敢使用,态度比较谨慎,也在观察政策走向。
在崔东树看来,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必然会下降,现在厂家“保价”以稳住市场,有些车企依靠传统燃油车的利润来支撑新能源汽车业务,而有些车企只能亏本硬撑。
但补贴退坡的初衷是希望新能源汽车产业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但如今车企实施的“保价”政策,似乎削弱了市场的驱动力。“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驱动因素还比较弱。”崔东树表示,传统燃油车价格相对偏低,特斯拉即将国产,加上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频发,降低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积极性。
记者 | 孙桐桐 编辑 | 段思瑶 赵云 肖勇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