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租赁新规已至:子弹还要飞多久?

2021-04-08 23:42:32 和讯名家 

  共享经济退潮后,资本投资回归冷静,汽车租赁市场在2018年虽然出现了大规模洗牌,然而头部企业格局变化不大,作为资本和运营双重驱动的汽车租赁市场一直没有跑出龙头企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前五大汽车租赁企业市场份额累计只有23%。截止2020年6月,才跑出了市占率第一的神州租车,然而市场份额也才23%。

  近日,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服务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汽车租赁行业自此走向规范有序、有章可循。

  管理办法的出台,能否加速汽车租赁行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租赁行业又将遇到哪些问题?是否能够迎来春天?

  “弹性”的法规,解决不了汽车租赁的痛点

  在本次法规未下达之前,行业内一直缺少国家层面上的统一管理依据,地方性法规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租车平台的规模化与网络化发展,统一性法规的下达,意味着汽车租赁行业终于迈向了正规。

  然而,不同于电子烟赛道,法规的到来引发了电子烟行业的震动,汽车租赁行业《小微型客车租赁经营管理办法》的正式实施,对企业现有业务来说,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本次法规的适应范围限定在了9座及以下小微型客车租赁,禁止带驾租赁,禁止使用者将租来的车用于道路运输经营,并设立了投诉制度。虽然本次新规在细节上还有待完善,但对于行业来说,新规的下达让市场有章可循。

  不过,对于企业来说,新规的下达并不能解决汽车租赁行业最根本的痛点,实际上,汽车租赁之所以不能像其他共享属性的行业一样快速成长,问题的根本在于企业本身。

  汽车租赁的本质在于将汽车的资产使用权和拥有权分开,承租人短期获得车辆的资产使用权。对于用户而言,在网约车如此发达的当下,选择租车而非坐车的目的在于拥有更好的灵活性、便利性以及极高的性价比。

  然而当下市面上的租车平台,并不能满足用户的期待。站点少,用户的出发点与目的地通常与租车平台的“租还点”存在距离差,额外的距离造成了时间成本与出行成本的增加。尽管以神州租车为代表的租车平台推出了网上免押金自主租车以及付费泊车服务,简化了原有的租车流程,缩短了车辆的租、还时间,但在规模化与集中度不能满足需求市场的当下,用户的租车体验并不高。

  在一个行业市场教育不足时,老客户复购充当着鲶鱼的作用,能刺激市场潜在用户活跃起来,用户体验不高导致复购欲望低下,势必抬高了汽车租赁行业的获客成本。

  除了用户体验,不能满足用户的价格期待度,也是租赁行业的一大痛点。追求极致的性价比,是用户租赁汽车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当下市面上的租车平台,短租和分时租赁的价格相对过高。

  对于租车平台而言,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的核心在于重资产模式的汽车租赁,在购车、网点建设、运营等环节上属于硬性支出,成本居高不下。用户用车需求不稳定,盲目扩充规模会造成车辆闲置率过高,盈利无法覆盖支出等问题。

  尽管以神州租车为代表的租车平台,先后推出分时租赁的方式解决车辆闲置率过高的问题,然而传统租车和分时租赁属于不同的模式,后者对企业运营效率、网点覆盖率的要求更高,对价格也更敏感。

  据2019年艾媒《2019年中国汽车分时租赁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分时租赁用户多接受15-25元的单次使用租价,用户偏好在20-25公里范围内选择分时租赁。当下网约车赛道已经非常成熟,价格相对透明,可替换性产品的价格对比下,租车对于没有特殊需求的用户而言并没有太大吸引力,反而因为开车要自负责任被劝退。

  市场契机未至,过多分心分时租赁反而可能会导致运营成本加重,影响主营业务的健康发展。

  同时,不断爆出的汽车租赁企业倒闭不退押金和车辆等问题,也一定程度上缩减了民众对汽车租赁的期待值。百年租车巨头Hertz的倒闭,让大众意识到,汽车租赁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

  马太效应下,头部企业如何铸建基石?

  无法快速规模化是汽车租赁的痛点,但也一定程度避免掉进“规模化”增长陷阱,作为一个重资产行业,只要发展前景不缩水,稳扎稳打也不失为良策。

  得益于公众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汽车需求持续上涨,然而买车容易养车难、限购限行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驾驶员数量与汽车保有量存在较大的缺口,2019年我国汽车驾驶员数量是汽车保有量的1.5倍左右。

  据艾瑞2019年《汽车租赁用户洞察》显示,我国汽车租赁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用户年龄主要集中在18-35岁之间,占比达到69.8%。随着自驾游以及旅游目的地租车游逐渐流行,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用户最常使用场景。

  汽车上路折价、生活成本增加、精神消费意识的提高等因素,致使越来越多的居民趋向“以租代买”的用车方式。尽管当下汽车租赁还未有企业彻底跑通模式,但参考发达国家交通枢纽—酒店—景区一站式服务,以及考虑到国内日益高涨的用户需求,汽车租赁仍算是个好赛道。

  作为重资产、重运营的平台,头部企业应该通过提高智能化运营增加用户复购率,通过增加增值业务解决盈利危机,聚焦区域化投入实现规模化效应,建立企业护城河,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整合市场引领行业。

  汽车闲置率高时影响汽车租赁企业规模扩张的最大问题之一。当下较多经营性汽车租赁企业的布局仍停留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以C端个人租车为主的短期租赁与分时租赁,其主要场景为周末出游、探亲访友、旅游目的地、上下班,但其用户需求并不稳定。

  在节假日用户需求高涨期间,企业会出现车辆供给不足的问题,C端用户体验差。如果增加车辆储备,在一般工作日,汽车租赁的需求相对下降,车辆闲置率就会过高,对企业的规模化来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恶性循环。

  以上下班为主的分时租赁确实能够消化一部分短期租赁的闲置车辆,但就目前市场上的企业表现来看,其效果并不显著。就连中国汽车租赁行业领跑者的神州租车都未能跑通这一“自救”方式,其核心原因在于已经错过了布局新能源汽车的最佳时机。

  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在大城市内做分时租赁更有优势,解决了燃油车限号等上路难的问题。据天眼查数据显示,Go绿狗租车就是一家专门做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的企业。然而Go绿狗租车虽然抓住了机遇,但市场份额不足,先行优势并未想象中那么明显。而且只专注于分时租赁,企业抗风险能力更弱。

  因此,在行业还未发展到合并兼容的情况下,要解决用户与车辆供需资源措置的问题,企业的核心点还是要放到提高运营效率上,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通过智能化和无人化的布局,借鉴国外优先管理经验,减少企业运营成本,将节省的成本用于网点的开拓,提高网点数量,以流动服务网点取代门店化,解决用户用车时间成本和出行成本高的痛点。

  同时汽车租赁企业还要积极布局下沉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6月中国互联网汽车租赁用户城市等级分布情况》显示,目前我国新一线城市的互联网汽车租赁的普及已经超过一线城市,二三四五(002195,股吧)线城市的用户规模上升趋势明显。

  以B端为主的长期租赁上,汽车租赁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用车“以租代买”,已经成为事业单位和企业优化财务成本重要方式之一。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汽车租赁,可以有效的开发和管理企业用户,作为企业与车企的桥梁,汽车租赁企业整合需求,批量拿车的方式获得内部低价,二至三年车辆更替,以市场二手价将车辆出售,能有效的控制开支,达到盈利。以长期租赁为长版,回补短期、分时租赁。

  汽车租赁企业也要注重用户体验,提供差异化服务。汽车租赁行业区域化现象显著,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全球布局。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0年6月数据显示,我国汽车租赁用户省份分布最多的是广东(14.5%)、江苏(8.0%)和成都(7.5%),且旅游地区站点分布较广,汽车租赁企业可根据区域用户需求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良好的用户忠诚度不仅可以提高复购率,也为企业推出其他增值业务奠定了基础,比如车内广告业务、与旅行社、酒店、交通枢纽的合作业务,提高汽车租赁对相关行业的渗透率,实现用户增长的良性循环的同时,反哺主营业务。

  摩根频道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