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虚位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这个词如果再放进今天的车评中显然是不合适的,那么转向虚位或者转向虚位这种感觉到底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用两颗螺丝把它弄懂!
转向系统布局
目前主流的转向系统布局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齿轮齿条的方向机(也叫舵机)来实现转向,我们回顾一下整个转向系统的布局,如下图:
在老旧的机动车上转向系统存在旷量,是会导致转向虚位这个现象的,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系统各个连接点衬套出现松旷、变形,最终导致整个系统旷量大,但在如今汽车上的转向系统,由于连接点位的优化,以及助力形式的改变(电动助力系统只有电动机,去除了液压式转向助力系统),在新车出厂时几乎不存在旷量,甚至在十万公里以上的使用过程中,也难出现旷量,所以转向虚位现象既然一直存在,那么我们就需要转移注意力,向别的方面去思考。
“束角”是什么?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探讨了轮胎胎壁厚度和强度对车身动态的影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上一期视频,那么除了轮胎的影响,其实还有一项车辆的重要设定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品质和特性,有些同学甚至都卖车了,也不会调整到这项设定——四轮定位中的“束角”。
轮胎薄VS轮胎厚 谁才是真理?丨大讲堂
车轮外倾角和前束角是四轮定位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前束角是为了抵消外倾角所带来的向内或向外滚动的侧推力(正外倾角向内,负外倾角向外),保证车辆前轮正直行驶。
车轮前端向内倾斜(内八字)称为Toe in;向外则称为Toe out。
调整后有什么区别?
前束角趋于Toe in的调整,会使车辆偏向转向不足(增加转向初段的灵敏性,增强车辆直线行驶的能力,但会使弯道极限降低),Toe out的调整则会偏向转向过度(降低转向初段的灵敏性,降低车辆保持直线行驶的能力,但会提高弯道极限)。
在普通民用车上,前束角为正(Toe in),这时车轮会消除掉路面上一些小的震动和颠簸,尤其是降低跨越车辙时,方向盘“抢手”的现象,而负前束角时则正相反,在经过震动或颠簸时方向盘会把更多的路感传递到方向盘上,如:压车辙时,方向盘会产生“抢手”的现象。这调教方式会牺牲舒适性,轮胎磨损也会加剧。“in”的调整为普通街道行车调整方式,“out”的调整为偏向于赛道的行车调整方式。
被禁用的F1黑科技
在20赛季的F1测试日,梅奔就曝光了一项被称为DAS双轴转向系统的黑科技,在直线行驶时车手通过后拉方向盘调整前轮束(为Toe in),从而增强直线行驶能力以获得更高的尾速,在入弯前前推方向盘,将前轮前束调整为Toe out,增强弯道的极限,虽然后来被FIA禁用,但是已经能够说明,这项调整对于车辆行驶特性的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怎么调?
而我们所提到的转向虚位,绝大多数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束角来搞定,有些情况下,即使同型号的车型在出厂时也有可能四轮定位有偏差,导致车辆跑偏、方向盘不正等等,如果恰好你认为你的车转向不够灵敏,可以通过调整前束来达到你想要的行驶特性,调整也非常简单,前轮调整两颗转向拉杆的螺丝,后轮如果是扭力梁悬挂那就基本调整不了,如果是多连杆悬挂可以调整后悬挂束角偏心螺丝完成设定。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30秒懂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