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氢”风徐来 氢燃料汽车将迎行业分水岭

2022-01-24 01:48:23 21世纪经济报道 

冬奥会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推广的重要场景。

绿色冬奥 “氢”装上阵

北京冬奥会进入倒计时,本届“绿色”冬奥最大亮点在于平衡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据悉北京冬奥会也有望成为首个真正实现碳中和的奥运赛事,三大赛区26个场馆将全部使用“绿电”,其中氢能成为“主角”能源。在“冬奥效应”下,A股部分氢能概念龙头股也持续受到资本热捧。

北京冬奥会的脚步渐行渐近,本届冬奥会,氢燃料电池汽车将是一大亮点。

来自冬奥会组委会的数据,本届冬奥会,将示范运营一千多辆氢燃料电池车,三十多个加氢站。冬奥会将成为氢能汽车重要的示范应用场景。

近年来,氢能产业在全国各地掀起一阵阵发展热潮。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冬奥会的示范应用,氢能产业将迎来行业分水岭,氢燃料汽车在一些应用场景的落地开花指日可待。

冬奥会“氢”装上阵

本届冬奥会,氢燃料汽车将成为一抹亮色。冬奥组委表示,冬奥会期间将最大限度应用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规划占比高达85.84%,为历届冬奥会最高。

冬奥会开幕在即,用于赛区服务的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已陆续投入使用。北汽福田有大约212辆燃料电池客车在冬奥会投入使用。此外,宇通客车(600066)、中通客车(000957)、吉利商用车也在陆续提供氢燃料电池客车,交付冬奥会使用。

不同于夏季奥运会,冬奥会举办期间,气温低至零下三四十摄氏度,这意味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低温环境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启动、续航等提出更高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广东华锋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能更好地适应高海拔、低气温和山地起伏大的环境,能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环境中实现快速冷启动,真正实现“全气候运行”。因此,氢能源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将被较大规模应用。

林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作为很早就参与“奥运电动汽车零排放工程”的北京理工华创电动车技术有限公司,也是服务北京冬奥会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中一支重要力量。“我们与北汽福田、北京亿华通等企业合作研发生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将服务北京冬奥会。”

林程表示,面向冬奥环境的应用需求,由北京理工大学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产品——全气候动力电池,可以在极寒环境下提供强劲动能,为新能源汽车装上一颗抗冻“心脏”。

在业内专家看来,冬奥会将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和加氢站示范推广的重要场景,各大氢能企业相继落子北京、张家口,积极参与绿色冬奥的举办。

另外,中石油、中石化、国电投等能源巨头也正投入交通干线沿线加氢站建设。截至目前,中国石油(601857)在北京冬奥赛区已建成4座加氢站,冬奥期间供氢能力将达到5500公斤/日,可为近千辆氢燃料电池车提供服务。

推进氢燃料汽车规模化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氢能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虽然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仍未出台,但各地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扶持政策,可谓遍地开花。

氢能行业专家向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的主要应用场景,随着各地氢能产业规划的陆续落地,将加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用之路,为产业发展加入新的催化剂。

业内人士表示,奥运会是各领域新技术的聚集地和试验场,随着氢燃料汽车在冬奥会的示范应用,氢能源汽车将迎来行业分水岭。

2008北京奥运会上,穿梭于各个场馆和奥运村之间的纯电电动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今,电动车在国内已经逐渐走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林程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北京理工大学项目团队也曾牵头参与了奥运会电动汽车研发项目,主持“奥运电动汽车零排放工程”。“奥运会结束后,国家觉得电动客车是可以大规模使用的,此后明确了将电驱动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战略方向,新能源汽车迎来高速发展期。”

在业内专家看来,氢燃料汽车如果能在严寒环境下实现应用,这表明燃料电池汽车是可以产业化的。氢燃料电池车制造成本高,补充能源速度快,较为适合固定场景使用。冬奥会的示范运行,预期将有效推进燃料电池车规模化应用,尤其是公交运营方面,有望迎来氢燃料车的关键突破。

另外,围绕冬奥会建设的加氢站也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氢能基础设施,通过本届冬奥会的实际应用,将为未来氢燃料电池车落地应用提供充分的数据资料和实践案例。

近年来,氢燃料电池项目在全国已经遍地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30个省份、150多个城市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氢能发展,有50多个城市出台了地方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根据各省区市规划目标,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加氢站超过1000座,推广氢燃料车超过54000辆。

面对氢能源汽车的发展热潮,龙头车企也抢抓机遇进行布局。宇通、上汽、福田、长城、吉利商用车等已经明确规划,加大投入,推进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和产品的商业化。

业内人士分析,如今的氢能类似于十几年前的锂电,氢能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加氢站建设和氢能源运输三大难题,一旦能突破产业化应用的几大短板,氢能源应用推广将会驶入快车道。

事实上,近年来,氢能产业链上装备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随着绿氢成本逐渐下降,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多地加速布局氢能源,完整产业链将逐步形成。

广东华锋新能源未来将在佛山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等多方面的合作。林程介绍,凭借北京理工大学对于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攻关,目前公司准备要将佛山的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起来,并与当地优势制造业形成大的氢能板块。

林程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示范应用,将极大增强企业和地方政府对氢能应用的信心,氢燃料电池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冬奥会结束后,我预计国家层面会加大对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支持力度。从企业层面来看,需要深度布局产业链,将氢能产业链做得更加完备,开发出低成本的核心零部件产品,解决对国外关键技术的依赖。”

(作者:于长洹 编辑:周上祺)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