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争抢合资品牌订单

2022-06-28 06:43:22 第一财经日报  魏文

  [ 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 ]

  近日,杨峰卖掉了2016年购置的进口Jeep指南者,并置换成比亚迪(002594)2021年推出的纯电动汽车海豚。

  “近期油价一涨再涨,上海又推出了‘油改电’的补贴政策。今年保费涨到近7000元,思来想去还不如直接换一辆纯电动汽车。”杨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杨峰并不是个案,记者近期在走访比亚迪、广汽埃安以及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经销商时,了解到由合资品牌向中国品牌置换的案例越来越多,这和过往业界普遍认为的“升级置换”并不一样。

  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正在改变过去十数年间自主品牌、合资品牌以及豪华品牌的固有格局。

  弯道超车进行时

  2009年,时任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中国汽车将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但在此后的十年时间里,新能源汽车始终没有成为市场消费的主流,弯道超车一度部分业内人士视为“伪命题”。

  而在传统燃油汽车市场,过去十年间中国品牌则始终难以和海外品牌相提并论。

  “自主车企通常是以10万元甚至7万~8万元的价格,实现合资品牌15万元以上产品等同的产品力,但即便如此,相当一部分用户还是不认可自主品牌,他们宁愿花更多的钱来购置一个合资品牌的背书。”某经销商市场部经理告诉记者。

  彼时,仅以性价比为背书,让中国汽车品牌的“品牌向上之路”异常艰难,几个志在向上的品牌并未实现预期走势:WEY品牌高开低走、领克品牌在用户心中摆脱不了沃尔沃的影子、星途品牌则始终没有打开局面。

  2018年,中国车市结束了26年的增长态势,年度产销双双下滑。在市场下行压力之下,自主品牌市占率快速下滑,市占率从2017年41.7%的高点,持续下滑至2020年35.7%的谷底。

  转机出现在2021年。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298.9万辆,同比增长169.1%,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4.8%,同比增长9个百分点。智能电动汽车专委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务林认为,2021年成为我国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化的元年。

  2022年1~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传统海外品牌在销量上仍未影响到中国车企。

  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到26.6%,较2021年5月11.6%的渗透率提升15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达51.8%;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9.2%;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4%。

  值得注意的是,在乘联会统计的口径中,特斯拉、蔚来、理想等品牌均被计入豪华品牌,以奔驰、宝马、奥迪为代表的传统海外豪华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表现暂不及上述几家“新贵”。

  在1~5月新能源车企销量排名中,前十中除特斯拉外,均为中国本土车企;车型销量前十五中,除特斯拉Model 3外,均为中国车企产品。

  传统海外车企迟迟没有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出突破的同时,新能源汽车已开始产生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效应”。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零售同比净增量为86万辆,其中传统燃油车减少102万辆,而新能源汽车增量为188万辆,新能源汽车对全年乘用车同比增速贡献了9个百分点。

  2022年,新能源汽车对于燃油汽车的替代效应更明显。

  今年3~5月,受到新冠疫情、供应链断区等因素影响,车市陷入低迷状态。5月底以来,国家及各省市推出多层级的汽车消费补贴政策,意图刺激汽车消费。

  尽管目前2.0L、30万元以下汽车产品可以享受购置税减半,但各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专项补贴”以及目前处于高位的油价,驱使了相当一部分用户选择新能源汽车。

  以上海地区为例,6月前两周的上海车市上险数显示,自主品牌市占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42.85%,合资品牌市占率提高到32.4%,豪华车市占率下滑到24.75%。

  在嘉定某新势力车企经销商的店里,一位刚刚下定的用户告诉记者,他今年从燃油车置换成电动车,能够享受到上海市级1万元的补贴,加上嘉定区15万元以上车型补贴2万元的政策,总共享受到了3万元补贴,相当于车价打9折。而通常来说,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势力车企除了厂家调整价格外,终端难见和传统车企一样的优惠或折扣。

  全国汽车消费服务平台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向记者表示,受油价、补贴力度等多种因素影响,政策刺激出来的客户不太会去买燃油车,而会更倾向于购买新能源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弱势的表现,已经开始影响了海外品牌的表现。上海6月前两周,销量前20车型中,新能源车型达到了14款,在上海门店数量较少的极氪也进入了前20榜单。剩余6款燃油车中,有4款来自奥迪与宝马。如果以品牌来划分,前20车型中有8个是外资品牌,自主品牌车型为12个,这也是上海车市过去几年罕有的现象。

  此外,过去几年中“大众升级奥迪”“别克升级凯迪拉克”“丰田升级雷克萨斯”等被视为汽车消费升级的一大传统路径,相关车企以此来标榜品牌忠诚度。但新能源汽车兴起的浪潮下,这种常规路径正被打破。

  比亚迪某位经销商总经理告诉记者,汉和唐是该店定价最高的两款车型,5月这两款车型的成交用户中,有20%来自于升级置换,大部分原本使用的是大众、别克、雪佛兰等合资车企的燃油车。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我们的弯道超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我们觉得2023年自主品牌突破50%的份额,达到1000万辆的销量规模没有问题。”

  将迎来“中场战事”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但过去几年间,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呈现出“哑铃状”的市场结构,新能源汽车产品主力市场位于10万元以下入门级市场和30万元以上豪华车市场。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入门级新能源汽车已经大面积蚕食传统小型、微型燃油车市场。和月销破万的五菱宏光MINI EV、奇瑞QQ冰淇淋等微型车以及零跑T03、比亚迪海豚等自主车型相比,传统合资小型车POLO、飞度的销量下滑严重,近6个月以来,这两款过去能够稳定月销破万辆的产品,月销量几乎都在3000辆左右徘徊。

  而在10万~20万元售价区间的主流市场,合资品牌的燃油车依旧占据优势,自主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的产品少有爆款出现。但2021年下半年以来,新能源市场已呈现出由“哑铃状”向“纺锤状”转变的趋势,包括比亚迪秦Plus DM-i、小鹏P5等车型在主流市场站稳脚跟,销量、售价开始和合资产品同级燃油车媲美。

  “新能源单方面侵吞燃油车市场份额的时代已经来了,其中收益最大的是特斯拉和比亚迪等少数几个头部品牌,它们汲取了大量的客户。燃油车从此进入存量市场,价格战会愈演愈烈。”孙少军表示。

  IHS Markit调研数据显示,未来10年内15万~25万元主流新能源产品市场渗透率将从3%增长到40%;到2030年,15万~25万元主流市场将占据约60%的市场份额。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爆发和市场结构转变,依旧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力的合资品牌将遭遇较大的压力。

  目前,合资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奋起直追。2022年以来,多家主流合资车企宣布将推出全新电动汽车产品,并纷纷在华扩建电动车产能:东风本田年初表示将建设专门生产电动车的新工厂;6月20日,广汽本田宣布全新电动车工厂项目正在推进;丰田计划在两家合资公司共同推出BZ系列电动车;大众则在多地布局新的MEB电动车工厂;日产旗下的东风日产纯电车型Ariya已正式开启盲订。

  随着主流合资品牌大举布局,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将在10万~20万元的主流市场进行直面较量。

  从目前上述几家主流合资品牌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来看,相关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高级驾驶辅助等领域和自主车企仍有差距。但亦有车企高管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是一个新鲜产物,初期的用户会更加重视智能、自动驾驶这些新奇的东西,但是当市场体量达到一定规模时,用户可能会‘返璞归真’,重新提高安全、可靠、品质等汽车传统属性的优先级,这对于合资品牌而言是一个利好。”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
看全文
写评论已有条评论跟帖用户自律公约
提 交还可输入500

最新评论

查看剩下100条评论

热门阅读

    和讯特稿

      推荐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