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应实施走出去战略 坚持跨国经营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走出去还处在起步阶段,中国汽车企业的跨国经营,是中国企业买入国际化市场的重要尝试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详细]
国内市场上竞争力不够 出口不是权宜之计 “走出去”应该在健康运营的状态下实现,“宁可晚进、不可冒进”。绝对不能因为国内汽车多了才走出去,绝不能因为汽车在国内卖不掉了才走出去。[详细]
近几年,自主品牌在提升产品品质方面都下了很多功夫。一些优秀的自主品牌企业经过多年的大力投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品质基础。 [详细]
在海外新兴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与欧美巨头的差距正在日益缩小,新兴市场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应及早进入抢占市场份额。 [详细]
包括用工的成本,土地能源的约束,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提高了出口的成本,削弱了成本竞争优势。我国企业出口的战略和理念明显滞后。没有出口规划,缺乏对出口市场的前期了解和准备。 [详细]
因为我们的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后,导致我们现在的企业的竞争手段主要是价格、规模。所以我们盈利水平低,而且低价格、低水平的形象在国际市场没有得到改变,总的口碑没有得到好的改善。 [详细]
现在我们大部分企业都是严重依赖经销商。国外有些经销商同时代理我们四到五个企业的品牌。没有自己的经销商,议价能力就很弱。 [详细]
我国汽车企业平均研发投入不足2%,零部件企业更低。这种粗放的方式,“长不大,做不强”的机制制约中国汽车出口发展。 [详细]
吉利汽车 收购沃尔沃是吉利走向跨国汽车集团的第一步,依靠沃尔沃的品牌优势和技术,吉利有望在短时间内取得跨越式的进步。能否实现沃尔沃反哺吉利,是吉利下一步的关键。[详细]
长城汽车 长城哈弗加快海外出口步伐,率先突破了欧盟等国际一流市场,目前已在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站稳脚跟,甚至与狮跑、RAV4等日韩品牌展开激烈竞争,成为国际上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中国车型。[详细]
上汽 上汽集团在新能源技术方面,近年与跨国企业的距离不断缩小。早在2004年,上汽集团就曾进入全球500强,也是国内汽车企业首次进入全球500强榜单。[详细]
一汽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历史,它在中国汽车产业上的贡献自不必说,然而自主品牌发展缓慢、核心技术缺失,整体上市进程缓慢仍然是一汽急需解决的问题。[详细]
国内车企的海外战略,大部分还停留在一般性贸易阶段,境外营销网络大部分是完全依靠海外的经销商,中国车企应提高出口资质标准、强化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汽车出口并不是中国车企应对产能压力的权益之计,而是战略选择。中国车企应做好做世界汽车公民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