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股吧   新闻   个人门户  search2
伤不起
   
十大不给力
 
2011年上半年影响车市重要事件盘点

  时光飞逝,2011年上半年匆匆远去。在上半年,汽车市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事件,从不同方面影响了汽车销量。为此,记者一一进行归纳回顾,让购车者在目前相对疲软的汽车市场看到症结所在,并为接下来购车选择最佳时机。在2009年,国家出台了一项惠民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实行七五折优惠,这一政策的出台激发了不少爱车族购车的热情,特别是一些工薪阶层。然而,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到期停止执行的通知》规定[详细] [评论]

锦湖轮胎掺假遭曝光:生命安全伤不起 华泰虚报产销数据:企业诚信伤不起
众泰电动车自燃门:新能源车伤不起 丰田全球召回独缺中国:中国车主伤不起
瑞麟经销商退网:品牌形象伤不起 JEEP牧马人召回:车主安全伤不起
比亚迪降价瘦身:盲目扩张伤不起 萨博闪婚闪离再婚:急于合资伤不起
比亚迪被指剽窃技术:知识产权伤不起 迈巴赫生死未卜:没落贵族伤不起
  锦湖轮胎掺假遭央视曝光 生命安全 伤不起
 
   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著名品牌锦湖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掺假,4月1日,锦湖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报告,宣布召回。但实施效果,车主并不满意[详细]
编辑观点:
  从被央视曝光到“否认存在质量问题”,从召回到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突然转变态度,拒不承认其轮胎存在质量问题,锦湖轮胎前后数次狡辩、反悔,但事实是掩盖不了的,真与假自然有时间去鉴定。
 


行业影响: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后,落后的行业标准已经成为其最大的病症当锦湖轮胎以行业标准为由进行反驳时,中国的行业监管者没能拿出给力的说法。行业监管者的不作为,致使锦湖轮胎成功的实施了绑架。而中国的汽车消费者成为这个棋局中最大的输家,他们无法获知自己使用的锦湖轮胎是否安全。锦湖事件促进行业对召回制度的审视。

相关评论:
  • 透视锦湖事件:谁在绑架中国消费者?
  • 锦湖质量门 狠狠掴消费者一耳光
  •   华泰虚报产销数据 企业诚信 伤不起
     
        事件回顾
       由于华泰汽车向中汽协上报数据与其真实数据相差悬殊,经查处,中汽协勒令其重新上报,5月份中汽协未采纳华泰的产销数据,而是以“0”代替,华泰表示此事因新员工工作失误导致。[详细]
    编辑观点:
      汽车数据造假本不稀奇,为了好看的报表、更有利的宣传,数据“注水”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华泰被中汽协所不忍,其一,数据相差悬殊。其二,对其他车企起到了震慑作用。之于华泰,数据造假门对其企业诚信及销售都产生负面影响。
     
    行业影响:
       华泰虚报数据,一定程度上已损害了汽车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但也将促进汽车行业数据透明化进程。国内至今还没有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数据统计办法,更缺乏相关机构的监管。在国外,最权威的产销数据应该是新车的上牌数据,这些数据在国外都是由权威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但是在国内这些数据目前还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
    相关评论:
  • 汽车产销数据应全面打假
  • 国内汽车界还有多少“华泰”
  • 华泰销引关注 行业数据亟须透明化
  •   众泰电动车自燃门 起步中的新能源车 伤不起
     
        事件回顾
       4月11日,杭州某出租车司机开着一辆众泰生产的电动汽车行驶时,乘客忽然闻到一股焦糊味。随即停车,打开后备厢检查,发现后座下电池仓盖缝隙处有烟冒出。两三分钟内,火势便难以控制[详细]
    编辑观点:
      众泰在国内众多车企中并不惹人关注,但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表现却较为突出。此次电动车自燃,不免引起外界对其造车技术产生质疑。但这并未阻挡众泰在电动车领域的探寻。
     

    行业影响:

       众泰电动车自燃,给沉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美好目标中的很多人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也让人清醒。在政策鼓励下,新能源汽车看似全面开花,实则部分厂家对电动车技术的冒进。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毋庸置疑,但同时,也不要放松对造车技术的提升,更不要因一次自燃而停止研发的脚步。

    相关评论:
  • 电动出租车自燃 众泰称全力配合调查
  • 众泰电动车自燃引发行业阵痛
  • 众泰纯电动车自燃凸显行业急功近利
  •  丰田全球召回独缺中国 中国车主 伤不起
     
        事件回顾
       丰田在全球范围连续实施产品召回行动,但却称在中国内地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或配件,因此不受此次召回影响。对此,国家质检总局表示,已要求其“作出完整解释,并提供详细技术说明”。[详细]
    编辑观点:
      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企业之一,丰田在的发展速度令人赞叹,但这样的速度却没有发生在中国。看看地震后零部件的紧缺程度、看看就难国产的雷克萨斯,这些背后是丰田对中国市场的不重视和不尊重。
     
    行业影响:
       就丰田“被”召回门事件,不难看出中国对于消费者权益方面的法律还待于近一步完善。本次事件的主角不仅仅是丰田车生产商、丰田车销售商,同时,更包括购买丰田车的消费者,而丰田汽车大规模召回,无疑于打开了“潘多拉”匣子。
    相关评论:
  • 丰田“被”召回门事件引发的“消费”思考
  • 丰田召回忙 信用还遭降级
  • 丰田将召回逾11万辆混动车 不涉及中国市场
  •   瑞麟经销商退网 品牌塑造 伤不起
     
        事件回顾
       上海一家瑞麒4S店销售顾问表示,店里面的G5现车可以优惠2万元左右,等消化完这批库存,就不做瑞麒品牌了。面对销量日渐下滑的瑞麒品牌,一位汽车分析师认为“瑞麒品牌危险”。<详细>
    编辑观点:
      第一次见到瑞麒车,第一印象是,这一定是部比较精品的小车,有德系车得风范。但再了解,这是奇瑞旗下一个品牌,便不自觉地认为将他与QQ等联系起来。如何塑造品牌,对于瑞麒当为第一要务。
     


    行业影响:
       瑞麒是自主车企中较早涉足高端车型的一个品牌,其定位、车型以及成本控制成为后来许多自出品牌进军高端的前车之鉴。自主品牌向高端发展是必然趋势,这条路的确很难走,有其是在车市趋缓、合资下探的情况下,更加艰难。如何去走,是整体中国自主车企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业共同的选题。
    相关新闻:
  • 瑞麒经销商频退网 奇瑞难撑中高端品牌
  • 自主品牌向上突破须打破天花板
  • 国内车市的自主伤痕
  •   牧马人召回:车主安全伤不起
     
        牧马人两年四次召回被暂停进口
        国内发生多起进口吉普牧马人越野车起火燃烧事故,经调查发现,吉普牧马人越野车的自动变速器与相关系统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国家质检总局4月8日发布公告,在安全隐患消除前,依法责令进口商暂停吉普牧马人车型进口。[详细]
    编辑观点:
        JEEP牧马人作为一款终极越野利器有着硬朗的底盘,能让驾驶者体会到不断超越自我和征服一切的快感。因此一直以来都受到终极越野车迷的追捧,不过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却是牧马人的重大问题所在。
     

    行业影响

        牧马人吉普车事故显示中国仍是受歧视市场。跨国公司在销售汽车时对中国消费者采取与国际标准不同的服务水平,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关键在于,中国质检部门本身采用的标准是否能够与国际接轨,能否让存有投机心理的外国汽车企业在偷工减料之前就知难而退。

    相关召回
  • 捷豹召回 中国市场小众车成败几何
  • 上海通用汽车召回君威君越
  • 路虎在华召回373辆卫士汽车
  •  比亚迪降价瘦身:盲目扩张伤不起
     
        股价大跌销量下滑 比亚迪被迫瘦身
        比亚迪进入2011年,为减缓销量大幅下滑,开始大刀阔斧地降价,并伴以裁员。2月28日,比亚迪H股股价接近历史最低点。比亚迪疯狂扩张过后的疲软之势,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详细]
    编辑观点:
       在过去的2010年,比亚迪的发展遇到了经销商退网、质量投诉上升、西安工厂用地受罚等种种麻烦,现实使得比亚迪高层必须深刻反思,转变发展模式。及时下调本年销售计划,为缓解销售颓势进行大幅降价,对销售网络进行合并缩减,关注质量建设。比亚迪模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行业影响

        比亚迪事件折射出中国车企高歌猛进的扩张模式弊端。在车市整体情况较好时期,这种弊端尚能被暂时遮掩,当车市转冷,弊端逐渐显现。正应了一句老话:“当水退下,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车市回归理性的同时,需要车企同步回归理性的发展模式。

    媒体评论
  • 比亚迪汽车 调整战略转型再起航
  • 比亚迪降价震动车市 其他车企暂观望
  • 比亚迪否认裁员 股价反弹后再度倒跌
  •   萨博闪婚闪离再婚:急于合资伤不起
     
        萨博中国寻金牵手庞大/青年
       5月3日,华泰汽车和萨博汽车母公司世爵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12日,世爵单方面宣布合作中止。5月16日,萨博汽车母公司世爵宣布与中国庞大汽贸集团达成交易。“闪婚”、“闪离”之后再“闪婚”,萨博的中国路犹如一出起伏跌宕的情景剧。[详细]
    编辑观点:
       萨博这家急需“救命钱”的欧洲车企,与中国车企闪电结婚,闪电离婚又再婚,备受质疑。不论结局如何,中国企业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动地与萨博绑在一起,毕竟与萨博合作在多大可能上成功还是未知数。
     

    行业影响

       相较于全球其他市场,中国汽车市场依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市场。因之,尚没有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品牌都在加快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汽车在经过30余年市场换技术的合资后,合资依然是其最重要的发展方式。但这些跨国品牌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其面对的压力,还是未知数。

    媒体评论
  • 萨博合资项目待审 资金风险或成关键因素
  • 萨博联姻双庞 否认北汽是背后推手
  • 经营萨博代理双龙 庞大集团蓄谋渠道控
  •   比亚迪被指剽窃技术:知识产权伤不起
     
        比亚迪惨遭维基解密
       一份由维基解密提供的外交电报,被路透社曝光,里面记录着对中国自主品牌比亚迪的控诉。电报提到比亚迪多次窃取竞争对手的设计方案,以此节约研发成本,来压价打击竞争对手。电报的真实性尚不能确定,但内容却值得中国自主品牌研究。[详细]
    编辑观点:
       至今为止,未有一家企业对比亚迪的“抄袭”指控提出正面起诉。这不能不说,比亚迪的“擦边球”技术确实让对手有苦难言。在市场竞争中,后来者往往要模仿学习前者,关键是对度的掌握。中国自主品牌逐渐摆脱山寨嫌疑同时,也需反思自己的竞争策略。
     

    行业影响

       在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安排下,知识产权已逐渐成为一国汽车产业的“技术盾牌”和“主权”的重要内容,其“质”和“量”,直接关系到汽车产业的创新空间和产业安全。然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一直都是中国汽车业发展中一个较为显眼的软肋。

    相关事件
  • 劳斯莱斯考虑状告吉利新车设计侵权
  • 雪佛兰SPARK状告奇瑞QQ侵权案始末
  • 东风本田状告11家企业侵权
  • 丰田涉嫌侵权 普锐斯或终止向美国出口
  •   迈巴赫生死未卜:没落贵族伤不起
     
        豪华品牌迈巴赫命运多舛
       迈巴赫从2002年上市至今累计仅卖出1000余辆,与戴姆勒给它制定的1500辆/年的销量目标相去甚远。戴姆勒集团将在7月作出迈巴赫品牌未来走向的决定,原定于7月1日决定,现在推迟到7月底。顶级豪华车品牌迈巴赫有可能面临被关闭的危险。[详细]
    编辑观点:
       这个令我们如此奢望的豪华品牌,却命途多舛。正应了中国一句成语:“曲高和寡”。如今,这位“睡美人”很有可能要再度沉睡,而哪位王子能够再次吻醒她,还是未知之数。
     

    行业影响

       顶级豪华品牌是汽车历史中的耀眼明星,之于车主他是身份的象征。之于车企,他是企业的形象。但支撑豪华品牌无尚荣誉的,不是价格,也不是造车技术,而是其有多么的与众不同。相较对手劳斯莱斯,迈巴赫败笔是它更像是奔驰。

    对手动向
  • 目标年销千台 中国成为宾利金矿
  • 劳斯莱斯称中美两大市场将助其销量翻番
  •   微博热议
    CopyRight @ 和讯网 北京和讯在线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r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返回和讯首页